
明安图(1692——1765) 清代蒙古族杰出数学家、天文学家。字静庵。蒙古正白旗(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)人,蒙古族。
康熙九年(1670),被选入钦天监学习天文、历象和数学。康熙五十一年(1712),因才华出众,成为得宠的官学生,并从康熙在皇宫听西方传教士讲授测量、天文、数学。初任钦天监时宪科五官正。在钦天监任时宪科五官正时,每年将汉文本的《时宪书》译成蒙文,呈清廷颁行,供蒙古使用。
乾隆二十一年(1756)、二十四年(1759),两次参加对新疆西北地区的地理测量工作,获得大量科学资料,为绘制《乾隆内府舆图》和《皇舆西域图志》提供了重要依据.
雍正八年(1730),修订编出《日躔月离表》,从乾隆二年至七年(1737——1742),参加编成《历象考成后编》十卷,反映了中西天文历象科学的新成果,成为清代编制历法的依据.
乾隆九年至十七年(1744一一1752),参加《仪象考成》一书的推算工作。
大约是从雍正五年(1727年)开始深入钻研和探讨数学,创立了割圆术,此法在清代数学界被誉为“明氏新法”,由其弟子最后整理编成为《割圆密率捷法》一书。这部书在我国数学发展史上,,占有重要的地位,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在我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2002年5月26日,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,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把编号为28242的小行星命名为明安图星。
正镶白旗旗政府所在地原名查干淖尔镇,2003年正式更名为明安图镇。
明安图将他的毕生精力,全部贡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,对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